一個 35+矽谷人丟包辦公室、在家創業的告白

【你Ker這樣說Ep.5】音頻節目精華

「我從沒後悔選擇一條背離矽谷主流的道路,以人文創意的價值為核心,進行在家創業的冒險。」如果你想開始經營個人品牌、寫部落格、做Podcast,開展自媒體的斜槓人生,這裡提供在家創業者的心聲與實戰策略。

這篇揭露了我將「矽谷,Bonjour!」作為個人品牌經營的第一個期中考評Review,包含創業前的掙扎、在家創業的心聲,調整之前「以興趣為導向」的經營策略,設立每一季度的目標KPI和金流方案,和實際開展後遇到的情況與下一階段的目標。

訂閱收聽: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Google Podcast

私人告白:為何開始在家創業?

很久很久以前(後面不是童話故事別轉台),大學畢業後我進入一家跨國日商廣告公司,公司在當時熙熙攘攘的台北南京東路,這一帶囊括台灣廣告圈舉足輕重的大型廣告公司。

但幾乎在報到第一週後,就體認到自己不是「公司蹲」的料。

上班後一直非常想脫離辦公室生活,走出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創造的這座「圍城」。想做SOHO、為自己工作,做一些自己熱衷,不見得能發財,卻能感動自己和有點影響力的事情。

一直不是個乖乖待在體制內的人,外面看來好像走一條大家認為的康莊大道,但內裡愛搞怪,閨蜜會用「腦中總有一堆摸不清的古靈精怪點子」來形容我。

我看起來活潑外向,其實是個天生略帶反骨的人,德智體群美裡的「群育獎」跟我不太有緣。國中雖是上台領獎常客,高中卻展露本性,不太愛唸書,數學及格次數一隻手數得出;玩社團倒勤快,創立本校第一個「演辯社」,午休到學校廣播室提供心靈雞湯(只有教官在用叫大家操場集合的那種,麥克風和播出品質欠佳),散文小品、校園新聞和音樂欣賞,同學們吃飯炒轟轟的應該沒幾個人在聽吧。

於是創業成了現階段最可行的一個選項。

倒轉一下:大學我經常穿梭於台北忠孝東路,當兼職電台DJ、 娛樂記者、配音員、髮型modle。校園生活如今回想也格外精彩,那時念藝術大學,學校重實作,我的學業成績一下子跑到前面,有大把時間去「尬戲」,廣電系學長姐畢業製作短片女主角、電影系學生黑白實習電影默劇主角,甚至跑去戲劇系演舞台劇,傍晚則出沒熱舞社跳街舞,或是在自家廣電系的錄音間做現場新聞和預錄節目。

多年來,好像一直在體制內,想辦法走出一條恣意隨心的道路。

然而,後來到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UT Austin)念廣告研究所,一路上在台灣、Austin、Houston與矽谷跨國公司跟startup都待過。我卻一直無法滿足於一種職涯領域,總覺得人生還有其他可能性。

但我一直不知道自己在「磨蹭」什麼,表面上說自己是被「勤勞向上」價值觀耽誤了(大誤),實則就是懶。總覺得等錢再賺多一點、公司醫療保險不用好可惜(美國醫療保險所費不貲),或是等我經驗累積再多一點、時機再成熟一些,再開始出走公司場域,進行自我創業的冒險實驗。

大二開始擔任電台DJ,專訪張懸@台北

改變我人生的一本書,由我自己寫

直到 2017 年我出版了第一本書《舊金山人的口袋地圖》現在想來這是一本改變我人生軌跡的一本「貴人書」, 而這個貴人是我自己

當時任職矽谷一家跨國科技公司的Account Management,業務工作不容易,要花很多時間了解產業、開發客戶、累積產業經驗與人脈,我卻因對旅行飲食風尚有很高的熱情,且每次週末走跳採訪了一番寫完文章,更有上班的動力。於是開了一個以「在地深入小眾旅遊」為主軸的部落格臉書專頁

一個月後,總部在LA的WaCow全方位生活娛樂雜誌找上了我,問我有無興趣幫他們撰寫「灣區輕旅行」的單元,行文風格由我作主,並負責拍照(我連修圖都自包)。這個專欄我寫了一年多,每個月都是超過兩千字的實打實,從景點的歷史探究,和我天賦異稟(這個真的是我少數的優點)挖冷門爆款景點的能力,加上隨處和當地人攀談聊天累積的人文觀點,跟一些在地小故事組建而成。

文創矽谷演講座談會@矽谷加州,矽谷女生旅遊作家的人文闖蕩冒險。

“我認為旅遊作家不是寫寫景點,而該是「有血有骨頭的人文悸動」,景點後面應該是人的故事。”

那時在WoCowSF第一篇旅遊文章就有出奇好的點閱、互動和分享率。我選擇採用各個景點路線串接的方式行文,為的是方便讀者方便安排走跳,但我認為中間的文字風格和希望能有一些深度和觀察是沒有犧牲掉的。印象中蠻多篇當時累積的旅遊文,現在還能看到網友轉發分享。

延伸閱讀:我的旅遊文[周末一日遊]舊金山濱海慢活小鎮Pacifica|8小時創意走訪路線

那時我一邊兼顧白天在科技公司的正職工作,同時書寫第一本即將出版的書,改變我人生的一本書是自己寫的。開始比較認真寫部落格,接下來開始在換日線、小日子、GQ InCulture等寫專欄文章。

有正職的情況、加上個性比較隨意,那時部落格、臉書貼文更新通常不夠頻繁,有一搭、沒一搭。寫作對當時的我來說,是公司體制內待太久的一個出口,和內心真正熱情的所在。這樣白天工作晚上寫作的日子,持續了好多年。

我想看這本書

從部落客到自媒體品牌:前置作業

直到今年美國因新冠疫情我被迫在家工作,自處時間更多,病毒像是一個魄力(破壞力)超強的外來因素,一下子我思考方式轉了彎:自己想要的生活模式到底是什麼?辦公室以外的自主創業是否可行?質感與商業價值兼具的個人品牌大有人在,難道我不試試看嗎?

今年因緣際會,矽谷美味人妻 KT找我合作在美味生活HowLiving開設專欄,意外跟她聊了三個小時,這場對談給了我大力水手吃菠菜的信心和動能,KT聊了她多年務實和暖心的建議,實在感謝她。認識有料又努力的智慧朋友真的是人生存摺三寶的要件,於是我馬上斜槓展開創業,和規劃自媒體品牌轉型的計畫:

心態建立:此階段品牌目標「進階打底+現金流創建期」。

因為我出書和寫專欄文章等,幸運累積到一點基本底子(感謝),已經突破臉書粉絲頁0~5,000的第一道關卡。「持續產出優質內容,為品牌打底,有一點報酬就感激」便是現階段的態度,心意設定好了,自然不會隨著數字起起伏伏。

  1. 矽谷Bonjour品牌重新定位:將原本聚焦「在地小眾旅遊+餐廳飲食風尚」的定位重新包裝,自媒體品牌的成功關鍵在於「定位是否精準」,已累積少數幾年的部落格和臉書文章主題的核心不能放掉,但必須重新定位、深化,切出下方的子項目。原本以在地旅遊隨筆的書寫方式,調整為包含實用乾貨資訊,並觀察美國和世界整體旅遊風向的脈動,找尋書寫的「甜蜜點」,多篇針對美國疫情居家避疫衍伸的旅遊主題於是開展,例如這篇 6條灣區森林防疫消暑健行路線等都成為爆款文章,網友熱情留言轉發,說對自己和家人、小孩的生活都很有幫助。子項目的策略操作方式容我之後有機會慢慢訴說。
  2. 增加品牌通路:這部分以 Instagram 為主,幫擴初期市場調查、操略研擬和視覺風格定位,然後relaunch。過去我是挑食又隨性的部落客,想寫就寫,曾有三個月臉書媒體無任何貼文的自殺性舉動(久未更新會影響觸及率)。這幾年雖幸運出版了書,粉絲人數始終不上不下,在灣區旅遊這一塊雖有識別度,但不夠強。開拓其他平台,代表有機會和更多面向的讀者交流,這個階段我給自己的定位是「持續產出優質內容,為品牌打底,有一點報酬就感激」的心態。
  3. 持續提供優質內容,平台內容庫存累積:設定每週固定發文數量,流量在現階段仍很重要,於是持續貼文刷存在感,能破解社群平台本身觸及率降低的方法,這部分執行居多,下一篇文章會詳述。
  4. 推出全新產品Podcast音頻節目「你Ker這樣說:為品牌開拓產品線,以前曾是多年廣播主持人,訪問地下樂團和創作型歌手等,也做過廣告配音員,對聲音的著迷和認識自己的優勢,於是在第二季推出「你Ker這樣說」。為了這寫了份Podcast企劃書,包括節目定位、片頭文案、節目第二季大綱、來賓名單,和所需完成的雜事,買麥克風、遠端錄音軟體搞定等。
  5. 開設Medium專欄:單獨把 Medium拿出來談,是因「矽谷Bonjour」自媒品牌的主要精華配方在於文字,我對書寫這件事一直有莫名的熱忱和興趣。原本的痞客邦現階段不關閉,但文章主題切開了。Medium主要作為系統性書寫、累積作品集和Podcast節目訪談稿的園地,這個平台的介面乾淨,接近紙本閱讀經驗,本身擁有一群優秀持續筆耕的作者群,彼此能交流等因素也很吸引我。
人文居遊書《舊金山人的口袋地圖》新書發表會 @台北
Stay Tuned:
矽谷,Bonjour!臉書粉絲團
尼可 Nicolle的Instagram
矽谷,Bonjour!部落格

這三個月做到 &沒做到什麼

  1. 拓展了社群媒體文章的主題:除了原本深耕的客製化深入旅遊飲食文章,隨著關注世界疫情走勢和美國讀者的需求,產生了至少三篇的「微爆紅」文章,包括疫情之下網路App買菜文等等,網友轉發率和觸及互動率都達到我以往的五~六倍以上,所謂的微爆紅,是跟自己平均觸及率相較,若能達到十倍則是真正的爆紅。
  2. 臉書粉絲團人數成長超過50%:三個月內,自從relaunch「矽谷,Bonjour!」品牌到現在八月中,粉絲團人數(按讚數而非追蹤數)已由5,000初頭,成長到現在的7,500+。這個數字表面上看起來沒什麼,但我以前花了超過三年的隨意經營步調,只達到5,000人,這三個多月竟漲了原本的一半。
  3. Podcast音頻節目「你Ker這樣說」正式上架,社群平台推薦率OK: 於六月底上架各大播客平台,雖比原本預計的六月初晚了一點,但因花了很多心思在節目片頭音樂和襯樂的挑選、片頭錄製、多軌混音剪輯,和來賓訪題的設計與後續宣傳配套等,上線的歡迎程度超過原先所想,感謝前面三級我的學姊徐豫(御姊愛)和矽谷美味人妻 KT的加持,作為「開台」的特別來賓,你們是我的role model和真朋友。
收聽尼可的Podcast:
▶《你Ker這樣說》Apple Podcast: apple.co/37Q4a62
▶《你er這樣說》Google Podcast: bit.ly/3dlWvhb
▶《你ker這樣說》Spotify: spoti.fi/31iYRdQ

4. 維持社群媒體固定的露出,觸及率和互動率上升:流量這部分算是超出預想值成功達標,內容庫存量部分開始展開模組化整理製作,但沒有做到持續整理或短時間整理出文章,這部分是Q3~Q4必須完成的。

5. Instagram成功做到每週至少一~兩篇貼文:中間有一兩週因工作繁忙不及顧到,但有時一週我發了三~四次文章,這一季整體平均值下來完美達標。也舉辦了第一次的特製禮物抽獎活動,效果比我預期的要好,粉絲人數也總算超過三位數,感動!

延伸閱讀:#1 知性網紅作家的犀利遠端工作術:與御姊愛徐豫的對談
#2 打造美味人生的秘密方程式:與矽谷美味人妻KT的對談

6. 六月初開設Medium部落格:Q2總計發表了9篇文章,算是達成開設的目標,但文章產出數量不夠穩定,這一季我規劃每週至少發一篇文章。Medium規劃了系列文章,包括「美國經典飲食的故事」、「人物靈感對談」和飲食風尚專欄文章,原本想著重在美國飲食的故事,許多主題在心中發酵已久,這一季必須找時間寫出一篇有數據佐證和實際故事的長文。

7. 媒體平台合作拓展與深化:這一項原本不在Q2計畫中,只能說新冠疫情COVID-19威力太強,震得美國從經濟、工作,到民生買菜、吃飯和旅遊都有了全面性的改造,疫情造成的新常態不斷推陳出新,加上六月份美國發生了非裔男子佛洛伊德事件,給了我許多創作的靈感。一直有個記者魂,所以第二季,我產出了自己還算滿意的時事觀察和趨勢文章,刊登於天下雜誌換日線關鍵評論網,其中虛擬品酒風潮的趨勢文章還入選了換日線今年夏季紙本雜誌。關鍵評論網則是個美麗的意外,成為了他們的北美評論員,頭入在時事、種族和社會現象等方面的觀察評論文章,真心感激一路上的創作夥伴和編輯的鼓勵。

大學熱舞社登台表演,一個煙燻妝當道的年代。
延伸閱讀:
#1 換日線:矽谷新冠肺炎時代──科技人與為人父母的近身採訪觀察
#2 關鍵評論網:「後佛洛伊德時代」的美國發生什麼改變?亞裔族群又如何看待街頭暴亂?

總結,小抒發

創業沒有想象中輕鬆,把原本單一走向的部落格導成多元內容則非常有趣,開設新的平台如Podcast和Medium,更是有看到產品小雛形的成就感,我花了一些時間搞定瑣碎的雜事,稿費持續進來,開始有小筆的被動型收入進來等等。為了充實自我和這個品牌的內裡,線上自學了攝影和修圖,並開始了葡萄酒品評課程

總歸來說,這是個充實而富有新事物挑戰的一季,Podcast軟硬體感謝以前電台DJ的磨練,兩天內搞定設置錄完音,唯因對品質要求有點不近人情(前兩集我連句子間的喘氣聲都會剪掉),同時許久未碰觸音樂混音和旁白OS搭配,光片頭那幾句話我錄了不下20次。這種過去職業病造成的低效率,需要在Q3調過來,好在第四集已經比較接近一個正常的podcaster了。

新的一季, I’m ready!

夏天愉快,祝福你朝著❤️的方向前進。

尼可Nicolle

Hey,你喜歡今天的分享嗎?別害羞,在底下跟我 Say hello!跟我分享你那邊城市天空的顏色,或是加入我的臉書粉絲團跟我創業嗨一點,和把日子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請給我一點鼓勵吧!點擊 「拍手(claps)」拍越多次代表你越喜歡這篇文章,最多可以拍50下!=)

與人的風景際遇,是人生旅途最酣然心動的一刻。

--

--

「你Ker這樣說」Podcast創辦人 尼可
「你Ker這樣說」Podcast創辦人 尼可

Written by 「你Ker這樣說」Podcast創辦人 尼可

不離職創業的非典型矽谷女子。你Ker這樣說Podcast、你可學苑創辦人,換日線專欄作家,著有《矽谷傳說臥底報告》、《舊金山人的口袋地圖》。免費下載「5步驟輕鬆找到你的品牌定位」講義:https://bit.ly/3MAkwEn

No responses yet